新规!广州中小学可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
资讯分类:政策法规 来源:好职校 时间:2024-10-16 10:19:11 阅读量:46

 

中小学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这一直是许多家长深感困扰的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特别对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校园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规出台

 

日前,《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获批,将于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是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地方性法规,明确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主体的责任。

 

值得一提,《条例》所指的中小学生包括: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学校的学生。

 

《条例》当中明确表示:学校可以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对经允许带入的,应当统一管理,除教学需要外严禁带入课堂。

 

学校应当在公共区域设置公用电话供中小学生应急联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依法依规对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作出规定。

 

中小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配合学校禁止或者限制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

 

 

该条例出台后,不少家长拍手称好,还有家长希望可以全省推广,让学生在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

 

学生滥用手机的危害

 

在一些中学的校园开放日和招生咨询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许多家长向学校方面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学校对手机的管理严格吗?学校是否允许学生带手机回校?

 

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家长们对孩子在校沉迷于玩手机而影响学业的疑虑。

 

在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电子产品和网络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中学生,他们处于青春期这一敏感时期,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容易陷入成瘾性依赖,导致近视、厌学、沉迷网络等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

 

这两年来,中小学生滥用手机的危害越来越明显,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甚至会在上课时用手机闲聊、玩游戏。

 

这样滥用手机的行为,不仅浪费了大量学习时间,也会令学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专注力下降。

 

这几年来,孩子背着家长进行游戏充值的情况时有发生。去年,就有一个未成年人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先后向手机游戏充值达35480元,他们只好向游戏公司提出退款。

 

 

还有的学生把零花钱带到学校,找同学帮忙充值到游戏里,这样的行为并不难理解,主要和攀比心理有关。

 

游戏是当代青少年重要的社交工具,不玩游戏很难混进同学的圈子里。如果游戏战绩不好,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感到自卑,在同龄人中找不到存在感。

 

 

网上销量过千的藏手机神器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商家抓住部分学生想玩手机的心理,特意在充电宝、水杯、镜子内设置暗格,只需将手机放入其中就能躲过校方的检查。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藏手机神器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对于手机产生依赖的深刻现实。

 

然而,手机藏得了一时,藏不了一世,学生必须勇敢面对并努力克服这种依赖心理,才能实现自我成长。

 

面对藏手机神器的诱惑,学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学校对手机使用的限制并非无理的束缚,而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

 

一位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班主任曾严肃地提醒那些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学生们:沉迷手机会消耗你们的学习时间,甚至可能让你们失去通往理想学府的机会,导致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 

 

校园霸凌

 

在江西上饶的一间中学,有7名初中生因带手机进入学校被老师发现。

 

结果老师让这7名带手机的初中生站到讲台上,当着同学的面,一个个将手机扔进水桶。

 

 

此类事件早已不是初次发生,前几年的时候,渑池高中当着全体师生及家长的面,集中砸毁数十台学生的手机。

 

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的老师还在升旗仪式上,当着3千名师生的面销毁了21部手机。

 

校方销毁学生手机的行为称得上校园霸凌,显然是在用违法侵权的方式教育学生,虽然相关规定禁止了学生带手机进学校,但并不代表老师有权损坏学生的手机,更不代表老师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

 

不要以为暴力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

 

不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还可能会引发师生对立。暴力的种子一旦种在学生的心里,将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

 

 

手机对于学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不宜过多使用手机,但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

 

过度使用手机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坏的影响,合理使用手机也能对学习有帮助作用。

 

在学校和家长的管束下,中小学生应当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成长中去。